玉雕水龟由整块软玉雕琢而成,玉料上乘,工艺精湛,完美地展现出玉龟身上的每一处细节,赋予了顽石逼真灵动的形态。
天球仪是与现代伊朗西北的马拉盖天文台相关的三件古物品中的一件,以黄铜制作,球体上装饰了48个星座以及它们的阿拉伯文名字。
这件玉琮,呈深绿色,器身内部为圆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
这些壁画残片来自闻名于伊斯兰世界的伊拉克萨迈拉城。这座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位于巴格达以北60公里处的底格里斯河畔。
盏托直口微敛,深弧腹,托盘呈五瓣葵花形, 花瓣重叠,五曲带筋,施青釉,釉面有开片。北宋宫廷将此类盏托用作茶具, 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
这把精美的礼器匕首称为克力士(keris),是苏拉威西岛南部的布吉穆斯林制造的。苏拉威西岛是印尼第三大岛屿。
游行仪仗,波斯语叫做阿拉姆。这件仪仗制作于十七世纪晚期,萨非王朝统治之下的伊朗,镀金黄铜制作,配以金银丝装饰的铭文和花纹。
这只颜色和设计都极为独特的玻璃杯,是一组被称为“海德薇格玻璃杯”中的一只。这组玻璃杯因与贵族妇人圣海德薇格有关而得名。
这尊真人大小的塑像为陶胎上敷三彩釉,表现的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静坐在岩石形态的底座上。
这个青花瓷酒瓶,又称“梅瓶”,外壁以云龙纹为主体纹饰,上方为云肩纹,足部为仰莲瓣纹。
这座三层高的望楼模型很可能来自于当时一位颇有权势的地主或军阀的墓葬。
这尊观音菩萨像,体态轮廓优美,面相圆润,神态安详,头戴花鬘冠,冠前正中为阿弥陀佛坐像。
三菩萨壁画最初绘制于河北省清凉寺,壁画上画着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
这块布料在苏拉威西岛被发现,布料上的雕版印花和防染印花是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地区制作的。
这座湿婆神像描绘印度教创世神话中湿婆为了拯救宇宙而吞下了毒药的画面。
比马兰舍利宝箧由黄金制成,并镶嵌着石榴石,是早起佛陀形象的重要记录。
锡克教武士“头巾帽”用蓝色布料制成,它代表了信徒对宗教的虔诚,也保护了他们不剪的头发。
这座莲花坐式女性雕像由孟加拉雕塑家家姆娜里尼•穆科杰制作,造型抽象,富有生命力。
这把西塔琴是印度加尔各答乐器制作家纳德•穆里克为音乐家拉威•香卡制造的,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做工最为精致的一把印度乐器。
这尊白色大理石雕刻画的是耆那教中的药叉女之一——立姿的安比卡。
这件带盖的青铜鸮形卣以合范法铸成,是一种用于盛放酒的礼器,整体采用商代晚期最为流行的动物造型。
这件鎏金牛首车饰由青铜所制,表面鎏金并以错金银饰展现细节,可能用于装饰车辕首端。
黑陶觯出自黄河下游,由工匠为统治阶层制造,是当时社会财富和权利的象征。
此剑由漆木雕剑首、剑格和铁刃组成,是当时贵族男性衣饰的一部分。
半圆形的石质门楣上有线刻佛教净土的场景。巨大的宝盖之下除了佛像,还有佛足旁的两个莲花化生童子,象征着在净土重生的灵魂。
这幅珍贵的唐代绢画描绘菩萨引领一信女前往往生极乐世界,画面左上方的红色云层里可见净土的宫殿,右上方的榜题框中有“引路菩”三字。
《女史箴图》为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中国书画藏品。此画根据晋代诗人张华于公元292年写的《女史箴》所绘,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妇女需遵守妇德。
这件来自孟加拉湾的尼科巴群岛的人像是由拥有治愈能力的巫医制作,用来治疗和祛除疾病。
这只瓷碗属于明代晚期出产的主要用于出口的青花瓷,在西方被称为“克拉克瓷”。
现存的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
清代、苏州和杭州的织造局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铠甲,不同等级的侍卫所着铠甲有着明确的区别。
墨西哥阿兹特克人(Aztec)文化的代表性杰作。它通常在祭祀场合或佩玉胸前或高抬着。
此棋盘起源于公元前2600年的第一王朝乌尔,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棋盘游戏之一。
中亚的奥克瑟斯河域(Oxus River)发现的宝藏中最著名的一件,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4世纪。
埃及底比斯,棺木制作于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330年—公元前1250年。
刘易斯西洋棋约于公元1150-1200年制作于挪威,在苏格兰的外赫布里底群岛中的刘易斯岛被发现。
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438年间,坐落于希腊的卫城当中。它是雅典政治家Perikles(于公元前429年逝世)设计的宏伟建筑群的中心。
源自公元7世纪早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发现于英格兰萨克福郡(Suffolk)的萨顿胡古墓遗址(Sutton Hoo)第一基地。
制作于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统治时期(Ptolemaic Period),公元前1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