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辞史话
2022-12-18
正值破译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二百周年之际,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特别展览《圣书体:解密古埃及》,带您一同回顾那些揭秘古埃及文明的重大历史时刻。
古埃及圣书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就像写生图画,描绘着现实世界中的人、动物还有植物。它在古埃及各地使用了数千年之久。这种图画文字的含义一直是个迷。直到1799年,在埃及的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发现的一件文物提供了破译这种文字的关键线索。
在圣书体破译后,许多古埃及文明的秘密也就此揭开。圣书体史话将介绍圣书体在它的时代里如何影响新出现的语言和启发世界各地的文化。
1、造字(公元前3250年)
带有黑墨水铭文的陶罐,埃及,阿比多斯,约公元前3100年。
由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大约在公元前325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他们的文字。那时期的文字主要用于组织货物的分配和储存。现存最早的古埃及文本是一段在陶罐上的铭文(如上图)。文中既提到了来自上埃及(尼罗河上游南方地区)的记述,也提到了古埃及前王朝的法老——卡(Ka 或 Sekhen)。在古埃及各地形成统一之前,这名君主曾经统治过上埃及地区。
2、神辞——神圣的镌刻(公元前3250年至公元前332年)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门楣,发现于今埃及法尤姆,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855 - 08年)。
圣书体在西语中为Hieroglyph,意为“神圣的(hiero)镌刻(glyph)”。圣书体流传了近三千年,这些文字大都是被刻在石头上,它普遍用于寺庙、坟墓和其他纪念碑上。随着书体的演变,古埃及人也开始用草制笔刷 或芦苇笔和墨水在纸莎草纸上书写。这一发展直接导致了僧侣体(hieratic)和草书体(demotic)文字的出现。相较于圣书体,僧侣体和草书体文字的图画性较弱,是更加简略的草书手写字体。这三种文字都以书面形式记录了古埃及语言。
3、变迁——希腊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埃及,公元前196年。
公元前332年,古希腊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此后希腊语的使用在埃及变得十分普遍。以罗塞塔石碑为例,这块古代石碑的碎片上铭刻着一条公元前196年3月27日颁发的诏书。国王的诏书在那时由祭司们负责誊写和颁发,而祭司们也是当时唯一掌握圣书体的人群。这条诏书列举了当时的国王托勒密五世为神庙所作的善行,因此也间接告诉我们当时神职人员所获得的皇族供养。那时古埃及重要的神庙面前都立有刻着诏书的石碑,罗赛塔石碑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懂,这块诏书石碑采用了三种文字:圣书体(适合于祭司的诏书)、世俗体(“Demotic”意为“人民的语言”)和古希腊文。
圣书体(Hieroglyph)
世俗体(Demotic)
古希腊文
石碑复原图
4、最后的神辞(公元前100年至公元394年)
描述圣人谢努特(Shenoute)的奇迹的科普特文本,埃及,公元600-700年。
古埃及在公元前一千年期间基本由外来势力统治。不同的统治者带来了各自的文字。古埃及文字也因此经历了一场文化变革。在托勒密王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希腊字母对古埃及单词进行了音译,以记录世俗体即日常使用文字的正确发音。在此基础上,世俗体中衍生出来的符号,逐渐被添加到希腊字母的音译系统,标注希腊语中没有的发音。到了公元100年,在埃及的不同地区已经有了一套有效的字母书写系统,并有了地方性的变体。我们现在知道的标准科普特语正是从这套系统中的一个——很可能是中埃及的北部地区——发展而来的。
科普特一词来自希腊语中的“埃及人”,Αἰγύπτιος(发音为“ai-ku-pi-ti-os”)。希腊语和科普特语逐渐取代了其他形式的古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后来基督教的传播导致古代的宗教习俗被放弃,神庙也大多被关闭。最后一个已知的圣书体铭文是在菲莱神庙上的涂鸦,是一个祭司在公元394年所作的。从那以后,再也无人能够阅读古埃及文字。
5、阿拉伯人的解密尝试(公元10世纪)
《圣殿文字,以诺的语言--愿他安好》一书,圣书体,1776年。版权所有大英图书馆理事会。
中世纪的阿拉伯旅行者在探索古代寺庙和墓葬时,被圣书体所吸引。为了揭开古埃及科学和魔法的秘密,阿拉伯学者开始尝试破译圣书体。一些人试图用阿拉伯字母去破译圣书体,而另一些人则向会说科普特语的人咨询理解古埃及文字的方法。此时期的手稿原件仅存无几,但是手抄本和欧洲翻译版本的流传,证明了阿拉伯学者的早期尝试曾经传播甚广。希腊语和拉丁语手稿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或叙利亚语,有时也被翻译成阿拉姆语和波斯语。
6、欧洲埃及学的萌芽(1400年-1700年)
方尖碑局部的石膏模型,罗马,1789年前。图片版权所有托瓦尔森博物馆。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开始研究旅行者从埃及带来的铭文和旧手稿。埃及古物,如木乃伊绷带、木乃伊标签和纸莎草纸,成为富商和旅行者购买的流行收藏品。罗马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对古埃及方尖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彰显征服埃及的功绩,这些方尖碑被罗马皇帝带到了罗马城,比如蒙特西托里奥广场上的方尖碑。罗马成为繁华的埃及研究中心,但欧洲学者仍然认为圣书体是一种象征符号,而不是一种文字。
7、破译的钥匙(1799年)
托马斯·米尔顿(1743-1827),《罗塞塔之城》(埃及,巴勒斯坦和奥斯曼帝国其它一些地方望眼所及。)
蚀刻版画,手工着色,1801-1803。
蚀刻版画,手工着色,1801-1803。
法国政治和军事领袖拿破仑·波拿巴于1798年入侵埃及,带着4万大军切断了英国经红海通往印度这条盈利颇丰的贸易路线。不同寻常的是,他还带来了一个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大型团队,对该国进行调查和测绘。1799年7月,在港口城市拉希德修理要塞的法国士兵从废墟中拉出一块巨大的被损坏的石块,上面刻着三种不同的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希腊文字。这块石头的重要性很快被受到重视——它会不会成为破译圣书体的钥匙?
8、“看,我成功了!”(1822年)
《关于古埃及文字(圣书体)的表音字母》, 让·商博良写给达西埃的信,巴黎,1822年。
罗塞塔石碑的印刷品和石膏模型在欧洲各地的流传引起了法国学者让·商博良和英国学者托马斯·杨的注意。因为他们都发现一些古埃及文字其实代表着口语发音。
1822年9月14日,商博良兴奋地拜访了他的兄弟,他在空中挥舞着笔记,气喘嘘嘘地说:“Je tiens l'affaire, vois!”(“看,我成功了!”)随即晕倒在地。这些笔记就是那封对破译圣书体极具历史意义的《给达西埃的信》(Letter à M. Dacier)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这封信中,商博良概括了他对圣书体皇室名字的翻译。1822年9月27日商博良公开宣读了这封信,这也是圣书体被破译的标志性时刻。
9、都灵王表(1824年-1825年)
写有数排圣书体文字的古埃及神庙石灰岩浮雕残片。阿比多斯国王名单,埃及阿比多斯,约公元前1250年。
在意大利都灵的一次研究旅行中,商博良发现了一张现在被称为“都灵王表”的纸莎草纸文献。这是一份清单,它按照统治时间顺序依次列出了法老的名字。商博良将它与来自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的阿比多斯法老名单进行了比较,后者记录了34个王室的名字。通过这两份名单,商博良得以发现埃及的历史比当时所知要向前推进数千年。法老们在埃及的统治以及埃及的文明实际上比希腊和罗马文明要早了许多。而在这之前,欧洲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0、解密古埃及(1822年)
商博良的《埃及语法》,巴黎,1836年。
商博良是第一个掌握古埃及语言结构逻辑的人。在他去世四年后(1836年),他在破译古埃及文字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被整理成《埃及语法》出版。在这本书里,商博良为研究古埃及文字的下一步探索提供了工具,这对了解埃及古文明具有着重大意义。第一本阿拉伯文圣书体词典是由艾哈迈德·卡迈勒(Ahmed Kamal)在20世纪初开始编写,而艾伦·加德纳(Alan Gardiner)的开创性著作《埃及语法-圣书体研究入门》自1927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被许多使用英语授课的埃及学学生使用。时至今日,学者们攥写了数以百计的书籍和文章,它们不断完善着我们对古埃及语言和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