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件乐器聆听世界的音乐

2022-07-30
  从古埃及人到北欧原住民萨米人,音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为大家甄选了13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乐器,让我们一起聆听音乐的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银里拉琴

 
银里拉琴,乌尔皇家墓葬(Royal Cemetery of Ur),
今伊拉克南部,公元前2600年
 
  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乌尔(Ur, 今伊拉克南部)曾经响起过这把银里拉琴的动人乐声。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音乐在许多庆典和仪式上都是不可或缺的。琴身以银饰覆盖,上面还镶嵌了红色石灰石。原本木制的琴框架、琴钮和琴弦已经腐烂,我们所见的是模制而成的复制品。琴前方牛首以下的饰版,从上到下分别刻画着鹿登山树、双狮猎羊以及独狮噬羚等场景。
 

中世纪西特里琴

 
西特里琴(Citole),由木、金、银合制而成,英格兰,约1280-1330年
 
  这把西特里琴既可以用于演奏,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琴身两侧布满巧雕细琢的狩猎场景,其中可见狮子禽犬等。这件乐器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在1280年至1300年左右制成,最初是一件西特里琴(citole, 一种中古吉他式乐器,通常有四根弦)。后来,由于西特里琴不再流行,它就在大约16世纪时被改造成一把当时日渐风行的小提琴了。琴头的银片上仍能看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其情人罗伯特·达德利的纹章。
 

古埃及竖琴

 
木制拱形竖琴(Arched Harp),底比斯书吏官阿尼之墓(Tomb of Ani),
埃及底比斯(Themes, Egypt) ,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550至前1070年)
 
  在古埃及的宴会上,乐师们会使用这种装饰精美的拱形竖琴奏乐,此情景常被绘于古墓的墙壁上。图中这件木制拱形竖琴发现于一座古墓,据鉴定,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种竖琴在演奏时,演奏者需同时拨动两根琴弦,根据壁画上的描绘,竖琴演奏常伴有演唱者和其他类似鲁特琴和双簧管的乐器。宴会上演奏的音乐通常是献给神灵的。
 

阿拉伯鲁特琴

 
阿拉伯鲁特琴,雪松、玫瑰木、乌木和骨头,伊拉克巴士拉(Basra, Iraq),1981年
 
  图中的阿拉伯乌德琴,又称鲁特琴(乌德琴“Oud” 及鲁特琴 “lute”都源自一个阿拉伯词al'ud,意为“木头”)是由来自伊拉克巴士拉的著名制琴师法齐·穆希德(Fawzi Monshid)在1981年制作。其雪松木制成的音板上的装饰细节由乌木、玫瑰木和骨头构成,琴腹则由北印度玫瑰木条制成。数百年来,这种乐器一直是中东音乐的代名词,“lute”一词最初源于阿拉伯语al-oud一词的变异。此阿拉伯鲁特琴目前陈列于大英博物馆的阿布卡里基金(AlbukharyFoundation)赞助的伊斯兰世界展厅,在那里您还可以聆听到定居伦敦的音乐大师阿迈德·穆基达(Ahmed Mukhtar)用这件乐器演奏的音乐。
 

演奏里拉琴的女性雕像

 
演奏里拉琴的女信徒,石灰岩雕象,塞浦路斯(Cyprus),公元前300至前250年
 
  这座石灰岩雕像制作于公元前300至前250年,塑造了一位演奏里拉琴的女性形象,并被献给了当时古塞浦路斯的一座神庙供奉神明,以求永生。当时,女性可以以女祭司的身份参与主要的宗教节日,而此类雕像表现的正是这些地位尊崇的女性。这位女祭司的裙装和身上的珠宝表明她来自上流社会,而其头上的花环则表明她是一名信徒。雕塑上的琴弦上仍能看到些许残存的红色颜料,整座雕像最初很可能涂满了颜色。
 

德化白釉瓷笛

 
德化白釉瓷笛,福建省德化县,清代,1800至1900年,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1600至1911年间出自中国福建省德化县的白瓷以人物塑像和器皿为主,其胎体细密洁白,釉色泛青或呈乳白色。由于德化瓷使用的胎釉中含铁量相对较低,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仅为0.5%,因此釉色光润明亮,白如凝脂。该笛子的口部有汉字“清”,意为纯净。
 

犹太羊角号

 
犹太羊角号,欧洲,18至19世纪
 
  这件犹太羊角号由公羊角制成,如今主要于犹太新年和赎罪日,在犹太教堂被吹奏。它的声音独特,演奏者需按照精心设计的音阶和音符来演绎。在仪式上演奏羊角号的习俗起源于圣经时代。据《出埃及记》(Book of Exodus)记载,当上帝在西奈山(Mount Sinai)露面时,羊角号的声音令以色列人因敬畏而颤栗。
 

古希腊木笛

 
木笛/阿夫洛斯管(auloi),可能来自雅典,公元前5至前4世纪
 
  在古希腊,聚会常有某种形式的音乐作伴奏。其中有庆祝结婚和分娩的欢快乐曲,哀悼逝者的哀乐,伴随着收割、磨谷和编织的劳动号子,饮酒歌,情歌,甚至有治病功效的音乐。此木笛由芦苇插入木头、骨头或金属制作而成,通常成对演奏,为希腊剧院配乐。
 

西藏法螺

 
铜鎏金法螺,西藏,18至19世纪
 
  在亚洲的佛教寺庙,这种法螺器用于召集僧侣进行法会,常以彩色幡帶装饰。图中这只法螺体型较大, 由白海螺壳制成,吹口及护板以鎏金装饰并镶嵌宝石。护板上装饰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龙,龙身镶嵌有珊瑚及多种宝石,与背景中以青金石制成的云朵形成鲜明对比。
 

萨米鼓

 
萨米鼓,挪威,瑞典或芬兰,1500至1680年
 
  萨米人主要分布在挪威北部、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科拉半岛。这种由木头和驯鹿皮制成的鼓,对萨米人来说,是重要的生存工具。在诺埃迪人(noaidi,即萨米人的萨满)手中,这些鼓是有法力的武器,用以保护他们的群落。在闪闪的火光中,诺埃迪人有节律地击鼓,鼓声将他们带入一种迷幻沉醉的状态。这种神鼓被撒满人代代相传。图中这件萨米鼓,可能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乐鼓之一。
 

阿肯鼓

 
阿肯鼓,加纳,18世纪
 
  这件阿肯鼓是现存最古老的非裔美国人留下的文物。它由西非加纳的阿肯族人,用木材、植物纤维和鹿皮制成。它被用于宗教仪式和社交场合,作为合奏的一部分,由鼓手张开手部拍打。可能在18世纪初期,这件鼓随着载运奴隶的船只一同到达美国弗吉尼亚。尽管奴隶制对黑人造成了压迫,鼓乐和其他非洲传统音乐在美洲殖民地得以延续,并催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
 

印度尼西亚沙隆铜片琴

 
铜片琴(沙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印度尼西亚沙隆铜片琴(saron)是一种在木质框架上安装七个铜键制成的乐器,演奏者用木头或水牛角制的槌子敲打琴键而发出声响。这种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爪哇岛和巴厘岛,它是加麦兰(Gamelan)大型管弦合奏乐队的一部分。加麦兰通常为舞蹈、木偶哇扬皮影偶戏(wayang)及各种仪式和典礼配乐,是印尼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古塞浦路斯嘎嘎器

 
赤陶猪形嘎嘎器,塞浦路斯,公元前300至前100年
 
  这件憨态可掬的猪形拨浪鼓可追溯至公元前300至前100年的古塞浦路斯。它由赤陶制成,通过摇动发出嘎嘎声,用来给音乐或舞蹈击打节拍,或驱散恶灵。一些类似的嘎嘎器发现自儿童的坟墓,因此推测它也可能是当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玩具。
您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我们使用cookie来提高网站的运行效率,为访问者打造个性化浏览体验以及分析网站流量。请选择以下选项中的一个来设置您的cookie偏好。有关本网站使用的cookies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Cookies页面